登錄 | 注冊
 
柏林茶館
宗親娛樂
 您的位置:首頁 > 柏林茶館 > 宗親娛樂
《揚州日報》記者再度回訪老讀者羅永庚
作者:  更新時間:2023-07-02 09:21:52 閱讀:

《揚州日報》復刊40周年之際

記者再度回訪老讀者羅永庚

2023年07月 02日 07:51 

羅永庚和老伴接過記者送上的鮮花。

      “謝……謝!”看著眼前的鮮花,87歲的羅永庚艱難地說著,伸出了顫抖的手。

       這雙曾經一萬兩千多次翻閱、裝訂《揚州日報》的手,如今虛弱無力、抖個不停,再也拈不動一頁報紙了。

       今年7月1日是《揚州日報》復刊40周年。40年來,有千千萬萬的讀者,陪伴著《揚州日報》走過一程又一程,他們是黨報最寶貴的財富。而羅永庚,是他們中普通而又特殊的一位。6月30日,受揚州日報社編委會委托,記者一行來到羅永庚家里,看望這位報社的“榮譽員工”。

      “老羅從你們1983年7月1日復刊起,就開始收藏《揚州日報》,一期沒斷過、一張沒少過,直到2019年他跌倒中風住院……”羅永庚的妻子、今年81歲的丁淑芳說,上次小朱記者來采訪,說報社要來家里看望,他聽了便開始流淚,“老羅話說不清楚,但我知道,他這是高興??!”

11歲的小孫子在給羅永庚讀報。

       在丁淑芳的講述中,一位“報癡”的其人其事,展現在記者面前。羅永庚自幼家境貧寒,13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父親也失去了音訊,兄妹三人成了孤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輟學后的羅永庚,到揚州群力紐扣廠做學徒,白天勞動,晚上上夜校,三年讀完小學課程,拿到了畢業證書。1956年公私合營,羅永庚被調到省工業廳當一名文印員,人生中第一次接觸到了報紙。報紙上的新聞,讓羅永庚大開眼界,也讓他徹底愛上了這股油墨香。

      “我們上世紀60年代初結婚,他那時就喜歡看《揚州日報》,可惜‘文革’期間???。1983年《揚州日報》復刊后,老羅每期必看,看完后就好好收起來?!倍∈绶颊f,這些年羅永庚收藏的《揚州日報》有一萬兩千多份?!澳菚r,家里的柜子、桌子,連床上都擺滿了報紙。后來沒辦法,專門騰出一間屋子當‘報紙室’。老羅請人打了書架,按年代順序,一摞摞擺放好。上世紀80年代,一年的報紙就能裝訂一本,后來版數越來越多、報紙越來越厚,一個月就得裝訂一本?!?/span>

       談起羅永庚收藏《揚州日報》的故事,用丁淑芳的話說,“三天三夜也講不完”?!袄狭_不僅讀報,還給報社投稿,他后來當上原湯汪鄉副鄉長,一直說多虧了《揚州日報》這些年的教育和幫助?!倍∈绶冀o記者看了一份剪報,上面是《揚州日報》創刊50周年、60周年時對“報癡”羅永庚的報道?!八堰@些當成了寶貝,特地剪下來貼在一起?!?/span>

      “我們好好干,揚州會更好……”說話間,羅永庚11歲的小孫子王清羅,搬著小板凳坐在爺爺輪椅邊,正在大聲讀著《揚州日報》的一篇報道?!袄狭_不能看報了,都是小孫子給他讀。這孩子懂事,把爺爺集報和他給爺爺讀報的故事,還寫進了作文里,語文老師直夸寫得感人?!倍∈绶颊f。

社區居民在“羅永庚工作室”翻閱老報紙。 莊文斌 攝

       羅老生病了,這幾年收藏報紙是不是就中斷了?隨行上門看望的廣陵區湯汪街道九龍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竇迪告訴記者,社區專門設了一間“羅永庚工作室”,存放羅老這些年來收藏的一萬多期《揚州日報》和近一萬期《揚州晚報》,并向社區居民開放?!傲_老生病這四年里的報紙,一期都沒落下,我們都幫他收集好了?!备]迪說,這個集報室不僅是羅老的心血,更是整個社區的寶貴財富?!斑@不放暑假了,每天都有小朋友來讀報。能看到二三十年前的新聞,他們都說‘好神奇啊’?!?/span>

       這時,護工打斷了我們——羅老不能久坐,要躺下進行康復按摩了。記者一行起身告辭。

      “叔叔,再見!”走到門外,和奶奶一起送客的王清羅,眨著眼睛問道,“叔叔,要怎么樣,才能成為揚州日報小記者???”

       (資料:朱正國 郭韓宇 劉賀 朱軒卿  編輯:羅會清

友情連接:央視官方網 | 濱海政府網 | 中國江蘇網 | 人民日報網 | 人社部官網 | 中國文明網 | 中國新聞網 | 民政部網站 | 中央紀委網 | 中國法律網 | 中國經濟網 | 社會組織網 | 農業農村網 |
【中華羅氏傳媒】www.whattheph.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羅賢信息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羅穎賢 微信:L773932018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內容轉載 注明出處

總編管理 | 網站統計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一级二级三级片待色网站-久久无码一级午夜福利免费区-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