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羅家花園
羅家花園先祖羅洪林,原本是江西吉安人,據傳因販賣茶葉到此定居,現在這里羅姓人在過年祭祖時,還有放上一包茶葉作貢品的習慣。羅洪林跟隨潘季馴在洋河鎮河道總理府當差,經常前往葉家槽坊學習釀酒技藝,釀出了獨具特色的洋河美酒,并在羅家花園西北角叫北灘子的地方創建羅家槽坊,取名廣源泰,其位置就是現在洋河酒廠釀酒1—8車間處,著名的美人泉就在此處。洋河大曲即為洋河羅氏世代傳承產業。
后人羅川勝深得家傳釀酒工藝真傳,當時史可法由揚州率軍北上,進駐白洋河阻清兵,士兵多患風濕,他幫助史可法用洋河酒炮制藥酒,治愈風濕,人稱國公酒。迨清乾隆年間,羅源泰將羅家美酒獻給乾隆,名聲大噪。乾隆二次南巡,駕臨宿遷皂河行宮,品嘗羅家所獻美酒后,稱贊“酒味香醇,真佳酒也”。從此洋河酒年年進貢,成為宮廷御酒。
洋河羅家花園是位于宿遷市洋河新區的一處園林景觀,它融蘇州園林風格與京城山水園林特色于一體。洋河:宿遷水多,歷史上被稱為“洪水走廊”,總是隨著水的漲落時隱時現。宿遷地勢低洼,古運河和黃河故道穿腹地而過
明、清時期,因盛產美酒而日漸繁榮起來的洋河鎮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洋河財主多,鮑、繆、魏、馬、何,更有葉和羅。財主就是現在的富豪。民謠中財主的排列順序是倒排法,也就是羅姓排在當時洋河富豪榜的第一位。 洋河羅家花園,就是當時羅姓修建的一處園林景觀,它融蘇州園林風格與京城山水園林特色于一體,以秀、幽、奇、特見長。秀,有假山流水,有樹有竹,有花有草,奇花異草送芳香,古樹名木送清涼,怎能不秀美。幽,園中曲徑通幽,游廊藤掩,曲水回轉,處處清幽。奇,花叢中,山石間,忽見石羊哺羔,石馬奮蹄,讓人驚奇。特,引來美人泉水補荷塘,銀杏、香樟粗盈丈,三面臨水水茫茫,四周槽坊飄酒香,這些特色,別處難尋。該花園正門處建有一廳一堂,廳名蝴蝶廳,堂名羅祠堂。蝴蝶廳為接賓朋,羅祠堂內供祖先。這樣設置彰顯中華民族子孫注重禮儀、富不忘祖的傳統美德。
洋河羅家花園是誰修建的呢?傳說洋河羅姓原本是江西吉安羅姓人販賣茶葉到此定居,現在這里羅姓人在過年祭祖時,還有放上一包茶葉作貢品的習俗。世代繁衍,羅姓中多有佼佼者。清乾隆年間,有位名叫羅壽的人在朝中做官,某年他得知乾隆皇帝又要下江南,便擇機向皇上啟奏:臣家居江蘇北部徐州府與淮安府之交界處洋河鎮,萬歲南巡時,可否屈駕到茅舍稍歇。乾隆皇帝當時很高興,便隨口應允了。
皇上答應了,可把羅壽忙壞了,趕緊派人回洋河作周密細致安排。為了讓皇上能有個像樣的停歇之處,他又特地從京城和蘇州兩地請來能工巧匠設計、施工。很快,一座占地18畝多(約12000平米),兼有南北風格的羅家花園建成了。前邊一廳一堂,作皇帝駕臨時休息、談話的場所,后接花園,作散步、休閑之處。
后來,乾隆皇帝南巡到宿遷皂河行宮時,原本打算抽空到洋河一游,因連日陰雨,南有洪澤湖水漲,北有沂蒙山區洪水告急,多處災情不斷,便顧不上到洋河了,只好差人告知羅壽:他年再擇日去洋河。
洋河羅家花園,乾隆皇帝沒來游玩過,可讓老百姓和來這里的客商得到了實惠,它的名聲也就傳開去了。豈止是徐州、淮安兩府的官員、客商慕名前來,江南、山東、安徽、河南等省也都過來不少游客、商人,品洋河美酒,游羅家花園,是他們來洋河的主要目的。
洋河羅氏,也是在洋河開槽坊最早的家族之一。羅家槽坊就開在羅家花園西北角叫北灘子的地方,槽坊取名廣源泰,其位置就是現在洋河酒廠釀酒1—8車間處,著名的美人泉就在此處??梢?,洋河大曲與洋河羅姓,淵源很深。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解放時,因洋河羅家花園的主人有的成了資本家,有的劃成地主,有的流亡在外,政府就將這塊地方充公,建起糧管所、糧油加工廠、醬醋廠及居民區。當年的舊跡已無從尋覓,只有幾年前這里建成的一處居民小區起名為洋河花園,還能使人偶爾想起這里過去有處叫羅家花園的地方。
(編輯:羅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