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祠堂院館
各地宗祠
 您的位置:首頁 > 祠堂院館 > 各地宗祠
祠堂和宗祠有什么區別?
作者:羅氏傳媒  更新時間:2021-05-03 07:30:21 閱讀:

祠堂和宗祠有什么區別?

朱熹做了突破儒家禮教的貢獻

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的宗族意識越來越淡薄了,畢竟人員不斷流動,社會發展太快,有時候我們聽上一輩講宗族禮法,多少都有點不懂。

但,其實宗族禮法里面包含了我們老祖宗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當這些東西失去了,我們也就漸漸跟歷史脫節了。今天就來談談宗祠和祠堂的區別吧!

首先,作一個明顯的區分。宗祠是一個宗族的祠堂,是多個人的祠堂,而祠堂是一個大稱呼,下面分別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

宗祠和祠堂只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完全不同。

首先來說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有很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平時各房子孫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務時,經常也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場所。

要弄懂宗祠、支祠和家祠之間的關系,我們用三個對等的字來構成關系,那就是族——房——戶。

族——宗祠,凡是有血統關系的人

宗祠,合族為祭祀始遷祖而立的總祠。該族之人,人人“有份”。屬于宗族的祠堂成為宗祠。

它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議事、執法,實行宗族統治的中心,其建制規模比宗族其它種類的祠堂要較大。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從宗祠到祖屋多層次的布局決定了在整個聚落的布局中,首先強調宗祠位置的布局。宗祠的規模和等級最高,代表整個家族的興旺與榮譽,是全體族人的象征,因此它的建設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房——支祠,在稍微大一些規模的村落家族中,均有房族存在

房族是家族內部的一種縱向的組織,與輩份的水平組織相結合,構成家族內部嚴密的組織結構。房族串聯家族內部的有關家庭,構成一種小于族、大于家的血緣組織。各房族的起源可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非人為設立。

現在我們的理解,比如「陳」姓是一個大家族,那么這個家族下,我們的祖輩屬于的那個支系,它在其他地區獨立發展了,這就是同一個「房」的支系家族。這樣的宗祠,也叫支祠。

戶——家祠,在一般的村落家族中,結構分為族、房和家三層

家族對應的宗祠和房對應的支祠應該說非常的常見,特別是支祠,每村必有一個或多個,而家祠則相對較少。

職工一個家庭所用的稱家祠,架次有成家廟。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都建祠堂,一般人家只是象征性的在自家堂屋設一牌位。一個家庭是否建立祠堂,除了要具備相當的物質基礎即財力之外,還應符合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這就是人丁興旺兒孫較多。

那么,祠堂這種文化是怎么發展過來的呢?

祠堂的名稱最早出于漢代,當時,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如現在位于平江縣南16公里的天井湖,那里就有一個著名的題杜甫墓祠。

768年(唐大歷三年)冬,杜甫攜妻兒乘船離川至岳陽。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長沙)。770年(唐大歷五年)4月,湖南兵馬使臧玠舉兵為亂。為避戰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偉。船至耒陽方田驛,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

耒陽縣令聞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轉船頭返長沙居江閣。暮秋思歸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復發,費資用盡,只得溯汨羅江往昌江縣(今平江)投友求醫。不幸病逝于縣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孫嗣業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脈相傳。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為圓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之墓”。墓前是清光緒十年重修的杜文貞祠,兩進一天口,內有官廳、鐵屏詩社等,祠門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詩圣遺阡”四字。

宋朝王得臣有詩嘆云:“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睂ηc杜甫這兩位偉大愛國詩人死于一地,葬于鄰近,有無盡感慨。

而到了南宋,杰出理學家朱熹作《家禮》,這是一本禮學著作,內容分為禮、冠、昏、喪、祭五部分,都是根據當時社會習俗參考古今家禮而成,盡管是一部未完之作,但它是禮學正宗,對后世影響頗大。在這部著作中,朱熹始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

朱熹所撰的《家禮》,簡化并整理了“禮”的環節,結束了“禮不下庶人”的傳統,使得百姓也可以講禮了?!吨熳蛹矣枴肥侵袊彝ソ逃慕浀?,“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等忠告,今日聽來仍充滿智慧。甚至,父母教子常用的“要講理”一語,也打著理學的烙印,只不過,人們“日用而不知”罷了。

到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 — 1566年),許民間皆聯宗立廟。相應的,宗法制度也就發展到近代清朝了。


(編輯:羅會清)

友情連接:央視官方網 | 濱海政府網 | 中國江蘇網 | 人民日報網 | 人社部官網 | 中國文明網 | 中國新聞網 | 民政部網站 | 中央紀委網 | 中國法律網 | 中國經濟網 | 社會組織網 | 農業農村網 |
【中華羅氏傳媒】www.whattheph.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羅賢信息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羅穎賢 微信:L773932018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內容轉載 注明出處

總編管理 | 網站統計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一级二级三级片待色网站-久久无码一级午夜福利免费区-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