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從兵、羅孝根兩位宗親
榮獲今年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殊榮
羅從兵18年為藏區群眾謀發展用生命書寫忠誠
羅從兵,男,1982年7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阿壩州金川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他在基層工作18年,擔任過三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和縣交通局局長職務。他每天進村入戶,對村民的情況一清二楚;脫貧攻堅他啃下硬骨頭,村里千百年來首次實現農業“用水自由”;他積極爭取資金,實施了一批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他推行“返還扶貧”“股權量化”“飛地扶貧”等扶貧模式,增強了貧困群眾“造血”能力。2022年5月16日,他在下鄉檢查“四好農村路”項目建設工作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以身殉職。羅從兵曾榮獲“四川好人”等榮譽。
信念堅定矢志不渝 將初心根植太陽河
美麗的太陽河谷是羅從兵堅守初心,逐夢前行的起點。2003年底21歲的羅從兵到太陽河鄉擔任團干兼林業員,一干就是13年。從普通職工成長為鄉黨委書記,可無論職務怎么變化,他在鄉親們眼中永遠都是“親人”。羅從兵常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他對鄉上153戶群眾的家庭情況如數家珍。他傾力打造觀音橋國家AAAA級景區,為群眾修建“致富路”,探索發展大黃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路徑,帶動全鄉45戶、205人如期脫貧摘帽。
勤政務實盡職盡責 把小康引進馬爾邦
2016年6月,時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根據工作需要,羅從兵調任馬爾邦鄉擔任黨委書記。剛到鄉上,就下村入戶,短短幾周,他走遍了全鄉3個村91戶貧困家庭,詳細了解每家每戶情況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致富增收,盡心盡力幫助困難群眾共渡難關。在馬爾邦干部群眾的印象中羅從兵就是一個十足的“拼命三郎”,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攻堅克難的韌勁和狠抓落實的執行力,在他的帶領和實干下,全鄉91戶293人如期脫貧摘帽。
敢于擔當勇于作為 讓鍋莊響徹馬奈鎮
2019年,在鄉鎮區劃調整中,馬奈鄉和馬爾邦鄉合并為馬奈鎮,羅從兵同志擔任黨委書記。針對馬奈鎮地質災害易發多發頻發實際,他現場勘察調研,制定科學應急預案和避險措施。帶傷作戰,從容應對馬奈村包都社突發特大山洪泥石流,安全轉移安置38名被困群眾。群眾經常問他,在這種危險性和復雜性疊加的情況下工作害不害怕,羅從兵說他也害怕危險、也想好好休息,但他更害怕群眾有危險。他爭取資金修建了全縣最好的通村通組路和核桃園惠民橋,親自代銷甜櫻桃、核桃等土特產,動員興建特色農家樂15家,帶動馬奈鎮124戶396人脫貧戶持續穩定增收致富。
攻堅克難善作善成 為梨鄉修建致富路
2021年,正值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受組織信任,羅從兵調任交通運輸局,擔任黨組書記、局長。他深知組織的用意和期望,從美麗鄉村的“守護人”到逢山開路的“交通人”他以最短的時間實現了無縫銜接,投入“新戰場”上任即上手、履新即履職。他負重前行、晝夜鏖戰,搞調研、作規劃、跑項目、爭資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不在忙碌。在任交通運輸局局長的第一次職工大會上,他神態堅定地說到:“我們是鄉村振興的急先鋒,決不能讓金川的鄉村振興‘慢’在路上”。
2022年5月,初夏的金川,翠色欲滴、一碧千里。5月16日這天,羅從兵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施工一線,盯進度、督施工,隨身攜帶的手提包里,還裝著厚厚一沓檢查材料和工作筆記。早上9點多鐘,他來到第一個考察點位,卻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面對四面八方瞬間涌來的問候和關心,他一邊強忍不適一邊寬慰大家:“沒事,我可能低血糖犯了,吃塊糖就好,咱繼續工作?!比欢?,到達第二個考察點位后,還想著“再跟一跟”的他已不能下車,并開始劇烈嘔吐,駕駛員見狀急忙調轉車頭將他送往醫院。但是,因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羅從兵最終因大面積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而殉職,終年39歲。
羅從兵去世時,10條“四好農村路”示范項目建成在即,國道248線、省道451線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6個月后的2022年11月,金川縣被成功認定為四川省第六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羅從兵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他的汗水終于滴灌出一條通途!
羅孝根十余年照顧鄰居病患一家人
不求回報彰顯大愛
羅孝根,男,1974年12月生,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新培社區勞動村小區居民。自從得知樓下鄰居蘇某良因腦出血后遺癥導致意識不清、行動不便,其妻胡某梅也常年癱瘓在床時,羅孝根便主動承擔起照顧蘇某良夫婦的責任。6年前,蘇某良的兒子小蘇又因腦出血復發,一度癱瘓在床,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羅孝根照顧。2020年11月,胡某梅去世,羅孝根忙前忙后操持一切。自此之后的3個春節,羅孝根一家陪伴蘇家父子一起度過。羅孝根曾獲評“安徽好人”等榮譽。
聽聞樓下住著兩位癱瘓病人 他主動伸出援手
2012年,羅孝根從杭州返鄉搬至八公山區勞動村居住,經??匆娮≡谝粯堑囊晃焕先瞬铰嫩橎堑纳辖仲I菜。羅孝根打聽后得知,老人的女兒胡某梅、女婿蘇某良均患病不能動彈,生活不能自理,外孫又在外地打工,一家全靠老人照顧。善良的羅孝根從此主動承擔起照顧蘇某良夫妻倆日常起居的責任,每天幫他們買菜、燒飯、收拾房間、拖地、洗衣服。
蘇某良夫妻倆的口味清淡,不能吃辣,而羅孝根家口味偏重,羅孝根每天需要做兩份飯。老人醒得早,每天天還沒亮的時候,羅孝根就起床先到蘇家做飯,再折返回家給妻子和女兒準備早飯。有時候,他上班沒有時間趕回來,就提前一天燒好飯菜,讓妻子把飯菜放在微波爐里熱一熱,再給老人送過去。
輪到休息時,羅孝根就幫他們擦洗身體,剛開始給胡某梅擦洗身子時,老人家不愿意,羅孝根自己也不好意思,可是羅孝根妻子患有脊椎炎,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羅孝根和妻子一起耐心開導老人家直到慢慢接受。胡某梅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盡管穿了尿不濕,有時候仍然會把床褥搞得一團糟,羅孝根卻從不嫌棄,堅持把床單清洗干凈。因為羅孝根常年打掃,蘇某良家里地板整潔、家具整齊,被褥干凈清爽,房間里沒有半點難聞的味道,根本不像兩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家。
蘇家小兒腦出血復發一度癱瘓在床 他用心用情開導
2016年,蘇某良的兒子小蘇腦出血復發,從外地回到家中,一度癱瘓在床、不能說話。需要照顧的人更多了,羅孝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面對生活的重擊,小蘇一度心灰意冷,幾次打開煤氣想要自殺,幸好被羅孝根及時發現。小蘇因為焦慮,常常晚上默默流淚,很難入睡。于是羅孝根搬進蘇家,晚上和小蘇睡在一張床上陪他聊天、細心開導,讓他打開心結,重燃生活的希望。
為幫助小蘇早日恢復健康,羅孝根幫助他做康復鍛煉。一開始,小蘇只能拄著拐杖挪動步子,從客廳到家門口都需要20分鐘,經過康復鍛煉,步伐逐漸靈活了。剛復發時,小蘇連最簡單的起床、開門的動作都不能自己完成,現在已經學會用微波爐熱飯、能夠自己洗碗,語言表達也清晰流利了很多。
蘇家三口人需要經??床〕运?,每次都是羅孝根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檢查。新冠疫情發生后,羅孝根把更多時間用在了陪伴蘇家一家四口上,和他們聊天解悶,講解外面的防疫形勢,極大緩解了他們的緊張不安情緒。
看到越來越多的好心人加入 他覺得十分欣慰
2020年11月,胡某梅去世了,蘇某良父子悲痛不已。羅孝根召集了小蘇的朋友們,跑前跑后操持一切,讓胡某梅入土為安。2021年春節前,想到蘇某良父子剛剛失去親人、傷心難過,羅孝根和妻子商量、和父母溝通后,沒有回老家過年。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老老少少五口人,一起過了個溫暖的團圓年。此后2年,羅孝根的春節都是陪蘇家人度過。
羅孝根自己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今年49歲的他是一名貨車司機,妻子因為頸椎炎不能干重活,兩人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兒,目前正在上初中。受父母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行為影響,羅孝根的女兒也加入到照顧蘇家的隊伍里。在父母忙碌的時候,幫忙給蘇家送飯,或者在功課完畢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幫忙打掃蘇爺爺家的衛生。
善良是會感染的,一個人的善念,會凝聚起一支溫暖有愛的隊伍。受羅孝根的善舉影響,小區居民紛紛加入到幫助蘇家的隊伍中。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給蘇家裝上了空調,衛生間裝上了扶手,社區、轄區單位工作人員也經常上門看望、送去生活物資。
(編輯:羅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