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友書記帶領石湖鎮政法黨支部
開展“學楷模,濱海老區行”教育活動
根據縣委組織部關于迎“七·一”支部活動的通知精神以及鎮組織科的要求,石湖鎮政法支部經過支部大會集體討論,決定開展一次“學楷模,濱海老區行”教育活動。
6月20日9:00,政法支部參與活動的黨員戴好黨徽,在石湖鎮政府門口集中,開始了為期一天的考察。 他們參觀考察的第一站是位于濱??h天場鎮的濱??h紅色文化紀念館;第二站是位于黃海岸邊的“宋公堤”;最后一站是濱海港經濟區小街村黨群活動中心。
濱??h天場鎮是赫赫有名的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的誕生地,也是抗戰時期蘇北根據地抗日活動非?;钴S地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的我黨開國將軍、省部級以上干部不下五十人,在那崢嶸歲月每個人都在這里留下了閃光的足跡??梢哉f這里紅色歷史底蘊非常深厚。
走進展館,我們被一張張史料圖片所震撼:一是珍貴圖片資料之多達近千張,可謂極其豐富;二是圖片選擇把關可謂審慎,每張圖片必須是在天場當地發生的真人真事;三是布局構思可謂嚴謹,每個展塊不是簡單的圖片擺放,而是頗具匠心的精巧構思。觀看之中,每個人都似乎沉浸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和艱苦卓絕的斗爭場景中。雖走出紀念館,一個個英烈形象如豐碑般矗立,揮之不去。在奔向下一個目標的路上,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一個問題:這一張張圖片,有的堪稱文物,把它們挖掘整理出來得付出多大的精力?有人說:“剛才給我們介紹的徐會長一定不簡單!”于是大家開始查閱關于徐振理會長的事跡材料。
徐振理,男,天場本地人,退伍軍人,從事民政工作39年,他用真心、摯愛走出一名紅色基因傳承人、一個共產黨員的閃光足跡。濱??h的19處縣級文保單位,有7處在他的策劃下建成;他鍥而不舍,為犧牲在家鄉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尋找親人和歸宿,為此,他三上央視“等著我”欄目,圓了多位烈屬的夢;為了摸清新四軍在家鄉紅色脈絡,他跑遍大半個中國,甚至信息延展到海外;他查閱幾百萬字資料,撰寫多篇論文,填補了多個紅色歷史空白;他創辦的“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紀念館”展館,接待萬人,紅色基因傳承四方……因為豐碩的研究成果,他被評為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研究所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獲鹽城市雙擁先進個人;首屆鹽城“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獲“江蘇好人”;第一、第二屆”江蘇省文明家庭”;被授予江蘇省道德模范;“全國最美家庭”稱號……現任濱??h新四軍研究會會長。一個個榮譽如珍珠般璀璨!有人驚呼:這不就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模范嗎!
大家在熱烈討論之中,不覺已到第二個目的地——鹽城“宋公堤”。登上處于月亮灣的古黃河入??诖蟮烫魍簴|邊是海天相接,濁浪拍岸,沙鷗翔集;西邊是古黃河如青龍入海,安靜而婉然。宋公堤猶如一把長鏈鎖,牢牢鎖住了千古以來興風作浪的滄?!熬摭垺?,連廢黃河也俯首歸降!睹物思人,感慨滄海桑田之際,一段悲壯的歷史不可忘卻!
修宋公堤,源于1939年8月的一場大海嘯,黃海沿線波及千里。村莊、田地、人、畜瞬間消失,后又接連發生霍亂,死傷數萬人,財產不計其數。以濱海當地楊芷江等為代表的開明士紳多方奔走呼號,無奈國民黨腐敗嚴重,雖撥款但收效甚微。1941年,“黃三師”進駐鹽、阜,抗日民主政府剛成立,以阜東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宋乃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主動扛起救民于水火的大任,面對外敵入侵,匪、頑猖獗,天災肆虐的嚴酷環境,就采用“發公債”、“以工代賑”、“工作量掛牌共示”的方法,毅然開筑捍海大堤。用一年多時間,終于完成長45公里的宏偉工程,上演了“驚天地,伏妖魔”,黨、政、軍、民齊參戰的歷史壯舉。宋乃得縣長是“人民公仆為人民”的又一光輝典范,為紀念他,就把大堤命名為:“宋公提”。
真可謂:百里長堤鑄豐碑,狂濤駭浪任風吹。一心為民絕無悔,眾志成城不可催!
在宋公堤紀念碑前合影留念,游覽港區北段后,奔向活動的第三個目的地——港區小街村黨群中心。
小街村是濱海港經濟區的一個街道村,有常住戶口9000余人。進入黨群活動中心,第一感覺是,這里設施好、人氣旺。便民服務窗口辦事人多。恰巧,我們到達時趕上村里黨員活動日,黨員正在上黨課。他們隨即打出了“熱烈歡迎漣水縣石湖鎮政法支部來我村交流”的電子標語,還穿插為我們播放了關于小街村情況的宣傳片。接著,我們一起參觀了黨員活動中心的各個功能室,給人一種溫馨、完善、靚麗的感覺。特別是,各功能室都能看出正常使用的氣息。
最后,小街村黨總支張書記又帶領我們參觀了新農村建設新建小區的一期、二期工程?!艾F代、氣派、適用”是他們最亮眼的特色。小街村黨群中心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是:“有板有眼、有聲有色、有型有核”。這個“板”就是制度執行好;這個“色”就是富有特色;這個“核”就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不可或缺!小街村人“能干事,能成事!”其實,發出這樣的感嘆也是大伙對小街村黨支部戰斗力的最樸素評價!
下午4:30我們返回。大家感到,參加此次活動是,眼界大開,收獲滿滿!
(資料:羅會友 編輯:羅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