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命名!黔南首獲此項殊榮
——“最美村醫”羅海香
2022 03/04 16:08
3月3日,在第59個“3·5學雷鋒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宣部對第七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進行了命名。貴州省1個示范點、2名個人入選。貴定縣云霧鎮擺谷村村醫羅海香成功入選。
“泥濘”從醫路 最美醫者心
3月4日,早上8點15分。羅海香同往常一樣,已經開始出診。這樣的日子,從1985年至今,將近37年。
云霧鎮擺谷村,距離鎮上較遠,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差、就醫也沒有保障,年幼求學路上的羅海香,經??吹秸永锏拇迕窠辜鼻筢t的場景,那時的羅海香并不太懂“救人”的意義和擔子有多重,但她覺得成為一名醫生,是一個了不起的夢想。
就這樣,從醫的堅定想法,開始在羅海香心中生根發芽。
憑著自己的刻苦和努力,1984年,15歲的羅海香懷揣著夢想走進了貴定衛校,一年半的學業畢業后,17歲不到的羅海香就被分配到云霧鎮谷撒衛生院,開始了她漫長而曲折的從醫生涯。
工作之初,還是小姑娘的她面對一些緊急情況時,也有緊張和膽怯,但在病痛面前,她從未退縮,對癥開藥,傷口縫合,面對疑難病癥時,她更是主動幫助病人聯系上級醫院及時就醫。
1995年,十年過去。村民們對這個衛生院的“小羅”已經再熟悉不過。
沒有病人時,她就抽空看看書,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一雙大眼睛,總是充滿了希望。
當時的院長看到勤奮好學的羅海香,就鼓勵她繼續深造,希望她能有個更好的前途。于是她又憑著努力考進了黔南衛校,三年的充電讓羅海香更加自信從容,畢業之際也有條件優越的單位向她拋來橄欖枝,但她都婉言拒絕了。
背著三年的知識和沉淀,羅海香毅然決然回到了家鄉,但看著還是曲折泥濘的鄉間小路,看著一個個病人動不動就要走四五個小時的就醫窘境,羅海香決定自己在家門口開一間衛生室。
衛生室開起來了,群眾跑動的頻率漸漸就少了許多,通常都是早上8點左右,羅海香就背著自己的藥箱出門看診了,這一待,就是24年,從未間斷。
二十多年間,羅海香隨身攜帶的,永遠是那幾十斤重的藥物箱,退燒、止瀉、感冒、止痛等藥物一應俱全,量血壓器、注射器更是不離身。
因為羅海香的回村,村民們的健康有了貼心的守護和保障。
但,去往夢想的路上,也免不了遺憾和挫折。
1999年的一天傍晚,擺佐有位老人慢性支氣管炎并哮喘病急性發作,她挺著8個月身孕,出診到老人家中給老人治病,等老人的病情好轉后,已是夜深?;丶衣飞?,隨身所帶的手電筒突然壞掉,眼前瞬間漆黑一片。
身處黑暗的羅海香,心里是一陣緊張和害怕,慌不擇路中,跌倒進了兩米多高的路坎下,迷迷糊糊中她總算摸索回家,但身下早已是一片血漬,緊急中,家人急忙把她送到云霧醫院去搶救。
命懸一線,為了保住生命,丈夫和她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切除子宮,與此同時,他們的孩子也不幸夭折。
面對多重打擊,羅海香對自己的不幸也消沉了一段時間,但隨著身體慢慢恢復,羅海香還是堅強地回到了工作崗位,繼續給村民們看病。
也是從那時起,不論是村里哪家有小孩出生,她都要去忙前忙后照料著:“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平平安安的來到這個世界,孩子也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不要讓悲劇重演”。
奉獻正當時 “巾幗”顯擔當
2010年,擺谷村的公路終于修通。路變好了,但羅海香又多了一件煩心事,怎樣才能讓就醫路更便捷一些成了她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看透她心思的丈夫,便鼓勵她學車,這樣也可以減輕她的負擔。她也覺得要是會騎車,出診就能節約不少時間,給大家看病也能更快了。
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沒有病人的時候,在衛生院門口的道路上,時??梢钥吹搅_海香學車的身影。
不時摔倒,又踉蹌地爬起,新添置的摩托車和她一并,舊傷褪去,新傷又來。但為了方便給大家看病,她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
清晨日暮,在日后的許多年里,轟轟轟的摩托車聲成為了老百姓們最多的陪伴。
幾十年間,羅海香幾乎走遍了擺谷村及周邊的每一個寨子,數萬公里的問診路程,是她從業生涯里最美的勛章和榮譽。
每次出診,羅海香都背著她沉重的醫藥箱,幾乎從未索取過問診費用,每年還要為一些貧困群眾免去幾十到幾百元不等的醫藥費。
“我是從死亡邊緣撿回來的人,能好好活著,我覺得已經很知足,我也希望身邊的人都能健康地活著”。
談到生命這個沉重的話題,羅海香并沒有深奧的道理,但她日復一日的從醫路,就是她對生命最高的敬意。
談起自己的收入,羅海香也是一臉笑意:“我現在一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丈夫干農活也能補貼家用,我們覺得很知足”,說話間,她還一臉興奮地指了指自己的小轎車,這是丈夫省吃儉用,怕她冬天出診太冷給她買回家的,毫無疑問,車買回來了,她也僅僅用來往返在隨訪問診途中,很少外出。
自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羅海香完成本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認真完成慢性病隨訪、婦幼保健、基本醫療服務等工作。
用羅海香自己的話說,她并沒有見過太多世面,擺谷村1600多名群眾的健康幾乎是她的“全世界”。
“現在條件好了,衛生室現在已經擴建到5間,總共有50多平方米,醫療設施也很齊備,我的工作更好開展了”。
長路奉獻給遠方,青春奉獻給信仰。羅海香就是這樣一位無怨無悔樂于奉獻的鄉間村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書寫著忠貞信仰。
她家的墻上,掛滿了屬于她的榮譽,她的肩上也擁有著諸多頭銜:“我這一輩子,最大的榮譽就是老百姓對我的肯定,我最牽掛、最感謝的也是他們”。
說話間,羅海香又發動車子,準備入村隨訪了。汽車揚長而去,但前行道路依然敞亮……
相關鏈接:
(資料:李治 劉佩佩 編輯:羅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