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四維家族
重要事記
 您的位置:首頁 > 四維家族 > 重要事記
羅錫文院士獲突出貢獻獎!
作者:  更新時間:2023-09-24 15:51:42 閱讀:

華農獲16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羅錫文院士獲突出貢獻獎!

華南農業大學 2023-09-23 18:13

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頒發2022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羅錫文院士榮獲突出貢獻獎

2022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羅錫文院士

這位堅持下田50多年的“赤腳院士”,始終和農民朋友站在一起,腳踏實地、踩在泥中。

“赤腳院士”羅錫文:

當一個開直播機的老頭兒“異想天開”

2023年9月22日,第六個“農民豐收節”到來前,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水稻智慧農場里,無人駕駛收獲機正在忙著收割。據介紹,在這里,無人農機的應用覆蓋了“耕種管收”全生產環節,具有少人工、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

無人農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的“看家本領”。

走進羅錫文的辦公室,一張照片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羅錫文與第一代水稻直播機的合影,他赤腳踩在泥濘的田里,微笑著看著前方。這張照片也是羅錫文的微信頭像,他勉勵自己要“腳踏實地、踩在泥中”。

羅錫文和他的第一代水稻直播機

“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種水稻,但計算機中長不出水稻。我們一定要自己下田踩一踩,感受泥巴的情況,才知道機械下田的效果好不好?!比缃?8歲的羅錫文,仍堅持赤腳下田做試驗,被譽為“赤腳院士”,他卻說,自己就是個“開直播機的老頭”。

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水稻無人農場

羅錫文1945年出生于湖南。6歲起,他就跟著大人干農活。插秧插久了,羅錫文感覺腰很痛,就站起來伸伸腰。

“我媽媽就在旁邊說,小孩子有什么腰???趕快插。當時我就在想,什么時候不要人插秧就好了?!绷_錫文說。

沒想到,當年的“異想天開”如今已成現實,科技的飛速發展,讓農民逐漸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

自1970年與農機結緣,53年來,羅錫文攻堅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為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難題不懈奮斗。

無人駕駛插秧機自動駛向水田

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基于衛星定位的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技術的研究,突破了導航定位和路徑跟蹤等10項關鍵技術,取得了三大創新成果,打破了國外對農機導航技術的壟斷。

他主持的“基于北斗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基于10多年來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智能農機裝備,4年前,羅錫文團隊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水稻無人農場。目前,已在國內啟動了30個無人農場的建設。

無人駕駛收獲作業正在進行

羅錫文團隊率先突破了無人農場關鍵技術,實現了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等5大功能。

“實踐證明,人不下地,也能種好地?!绷_錫文說,2023年廣州增城水稻無人農場早稻種植的優質絲苗米19香畝產達662.29公斤,比當地平均畝產500公斤高出32個百分點。

在農業生產一線用雙腳感知泥土特性

近日,湖南益陽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再生稻無人農場示范基地迎來大豐收,最高畝產830.7公斤,這是全球首個再生稻無人農場。

羅錫文帶著團隊忙碌在收獲現場?!皽y產結果讓我們對無人農場建設的信心更足,團隊明年將向兩季畝產1200公斤的目標沖擊?!绷_錫文信心滿滿。

湖南、新疆、成都、浙江……今年8月,羅錫文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忙著指導無人農場收獲測產、共議共謀鄉村振興。

2023年暑假,羅錫文帶領“三下鄉”隊伍“智造豐收”團隊前往河源進行水稻無人駕駛收獲機收獲作業

“羅老師總是把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從來沒有暑假和周末的概念,你要約他得說幾號,不能說周幾?!绷_錫文團隊成員、華農工程學院研究員王在滿說。

這是羅錫文幾十年來的工作常態。

每到一個地方進行農機推廣試驗,羅錫文都要赤腳到田里感受當地泥土的特性。他說,機器是否適應土壤特性、作業性能如何,要赤腳踩在田中去感受,僅靠計算機模擬或者站在田間地頭觀察是無法得知的。

在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推廣直播機時,羅錫文發現機器走得歪歪扭扭,他下地一踩就恍然大悟,原來這片地的地基多半為鵝卵石,連人都走不穩,更何況是機器?!安幌碌?,就不會知道實際情況?!绷_錫文說。

羅錫文在田中指導研究生

攻堅農業機械關鍵技術53年,羅錫文為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難題奮斗,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愛農、知農、事農的“新農人”與泥地結緣。

華農工程學院研究員胡煉師從羅錫文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如今是羅錫文團隊成員。

他從學生時代起,羅錫文就一直叮囑他做好兩件事:一是實干,要下到田里去試去做;二是實用,所有科研的出發點必須是農業所需、農民所需。

“科研工作不是做仿真,不能出了成果就放在實驗室?!比缃?,胡煉也傳承了這樣的科研理念和嚴謹態度。

他要求學生,做科研必須到農村中去、到田里去、到企業里去,讓自己的所學所研真正解決農業生產的實際問題。

團隊學生在春耕前調試機器

在羅錫文看來,從刀耕火種,到人工插秧,到機械插秧,再到如今的無人駕駛插秧,我國農機發展已進入4.0時代?!拔覀兊闹悄苻r機關鍵技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要繼續奮起直追?!?/span>

為此,羅錫文團隊正在研發適合丘陵山區作業的農機,以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減輕農民的勞作負擔。同時,在蔬菜移栽和水果采摘的機械化等領域加快布局,努力以機械化提高蔬果生產效率效益。

打造了一支“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新學期的到來,華農工程學院又迎來新生。9月3日,在該學院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第一講上,羅錫文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與中國農機事業共成長的故事,鼓勵學生做愛農、知農、事農的“新農人”。

“愛農、知農、事農”,這是羅錫文常叮囑師生的話,已刻入師生的心田。他身體力行潛心農機事業發展,深深影響著團隊師生。去年2月,華農農業工程教師團隊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羅錫文為工程學院研究生新生作分享

師從羅錫文的王在滿,至今仍珍藏著羅錫文為他修改的博士論文?!耙环菡撐?,羅老師指導我修改了至少四五遍。他一字一句斟酌,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上面都是滿滿當當的修改標記?!?/span>

王在滿說,多年來,羅錫文嚴謹的治學態度深深影響著他。如今,成為一名教師,他也這樣要求自己、要求學生。

王在滿從讀研時開始研究水稻精量穴直播機,一做就是17年。他還記得,2006年,這個研究方向剛剛起步,羅錫文就鼓勵他,可以把它作為一輩子的事業來做。

“他很信任年輕人,很有前瞻性和毅力?!蓖踉跐M在羅錫文身上看到,做科研不是短短幾年,出了成果就淺嘗輒止,而是要踏踏實實做,才能把冷板凳坐熱。

在羅錫文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之下,羅錫文團隊里的師生,都深深培植了對農業的熱愛和創新實干精神。

2020年,羅錫文在廣東廉江指導水稻直播,中午就在田頭吃盒飯

華農工程學院博士生涂團鵬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前不久,涂團鵬到河南省周口鄲城協助農民搶收小麥,受天氣影響,農民期望小麥無人收獲機滿負荷、最快速度作業,并盡量減少重復碾壓以保障下一輪免耕播種效果。為保證無人農機作業滿足要求,涂團鵬全程坐在無人駕駛收獲機上,觀察滿幅、最高速作業情況并記錄作業速度、喂入量和脫離滾筒轉速、避障要求等,為進一步優化無人駕駛小麥收獲機提供參考。

“做科研不能只是埋頭苦干,深入去實踐,才能知道農民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蓖繄F鵬說。

72年前,6歲的羅錫文“異想天開”,憧憬著人不用自己動手插秧。如今,這個夢想已成現實。

如今,78歲的羅錫文仍在“異想天開”,憧憬著未來實現“耕牛退休、鐵牛下田、農民進城、專家種地”的現代農業新圖景。

羅錫文還清晰地記得,2006年團隊研發的第一臺無人駕駛插秧機在田間試驗時,他腦海中浮現的,是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在田里插秧的情景:“如果我媽媽能看到今天插秧還可以不要人,她該多高興??!”

腳踩大地,心系“三農”,華農人將再接再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貢獻華農力量。

(編輯:羅會清)


友情連接:央視官方網 | 濱海政府網 | 中國江蘇網 | 人民日報網 | 人社部官網 | 中國文明網 | 中國新聞網 | 民政部網站 | 中央紀委網 | 中國法律網 | 中國經濟網 | 社會組織網 | 農業農村網 |
【中華羅氏傳媒】www.whattheph.com

主辦:羅氏文化研究 承辦:中華羅氏傳媒 協辦:羅賢信息科技

站長:羅來東 微信: bjscfz 總編:羅會清 微信:jslhqlscm 客服:羅穎賢 微信:L773932018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內容轉載 注明出處

總編管理 | 網站統計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一级二级三级片待色网站-久久无码一级午夜福利免费区-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